新闻中心 /News
半岛·综合体育延伸丨吴谢宇弑母案总结篇:道德冲突下的“复仇”
半岛·综合体育延伸丨吴谢宇弑母案总结篇:道德冲突下的“复仇”虽然这个案子已经写过多篇,但现在尘埃落定,所以再写一篇总结的。从2017年(吴谢宇落网前两年)我第一次写这个案子,直到现在2023年,正好是写没药花园的六年。
所有现实中的悲剧都如同是寓言故事,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活着的人能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和成因,吸取教训,从而避免更多的悲剧。
许多人发表过对吴谢宇为什么弑母的想法,譬如有人说他有精神病不应该被判刑,有人说他是人格,有人说他就是为了钱,有人说他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有人说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17年一位报社前同事找我替他工作的杂志写了上海冰柜藏尸案、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空姐报道。(我读人类学以前当过记者。)
此后他们又想找我写一篇吴谢宇弑母案,当时吴谢宇是下落不明的状态。我搜集了资料,主要是2016年案发时媒体的大量报道(一部分媒体在2019年时删除了原报道),也找吴谢宇的大学同学们聊过,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信息,便主动放弃了写稿。
但这个案子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那年年底我在自己的公众号没药花园上发了一篇《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聊了聊这个案子。
首先,这里想声明一下,那篇文章并没有像一些人总结的那样,说吴谢宇因为母亲太强势、管教严厉所以弑母。
原文还在,大家可以自己读下,我全文都没有提过“管束”“严厉”“强势”“控制”这类词。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了青少年弑母案,也不同意把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矛盾归为母亲管教严厉,因为根据媒体报道,那些孩子恰恰是在隔代老人的溺爱下长大的。(阅读:人之初,性本……?)
其次,我也一直不同意吴谢宇是为了脱离母亲的掌控而弑母。记者采访对象描述的自尊、要强、清高的谢天琴,并不是那种会纠缠、依附、操控他人的人。
而且就算有的孩子成年后开了眼界、不喜欢父母的处世方式,想拥抱另一种生活,其实也完全不必通过在肉体上毁灭父/母的方式来获得自由。吴谢宇到北京学习后,已经很少和母亲见面,2014年暑假也是在外地度过的,以他在北大的成绩非常有可能申请到奖学金出国留学。
我看到有网友猜,是不是吴谢宇想去美国留学,他妈妈非要跟去,他受不了才弑母,但是没有证据显示谢天琴想跟去美国。她在案发前确实对其他人提过儿子要去留学(应当是被儿子骗了),但并没对他人提过自己会辞职一起去。而且,吴谢宇如果真出国了,要远走高飞、和家庭断绝联系也并不难。
同理,我也不相信他目光短浅到就是为了骗钱挥霍而杀害母亲,因为如果他的目的是纯功利性的,有太多可以达到目的又不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办法,完全没必要让自己走上这条绝路。
从吴谢宇案发后的行为看,“性”是他作案动机中绝对绕不开的点。在弑母后到他自曝的半年间,他都在嫖娼、挥霍中度过……2016年刚案发后和2023年二审宣判后的媒体报道还提到了许多细节:大量假、几百G视频、同时找两名性工作者、向性工作者求婚等等。根据2023年最新的一篇报道,原来就“在弑母的当晚,吴谢宇就住进了离家两三公里的黄金大酒店,并购买了性服务。”
当时虽然信息很少,我已经强烈感觉一点:吴谢宇在弑母前的那种自律、克己、要强、清高、保守,和媒体描绘的母亲的形象是一致的,但在弑母之后他却像完全变了个人,所做的一切则都像在和母亲这个道德榜样背道而驰。
每个事件中都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寻常和乍一看没那么容易理解的细节,往往这些细节泄露了当事人拼命想要隐藏的动机。
他在大学头两年还每晚主动给母亲打电话汇报生活、刻苦学习保持成绩名列前茅、积极锻炼、考GRE高分准备出国,为什么大二后突然课也不上了,国也不出了,还把母亲杀了后成了一个疯狂嫖客?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一个人突然之间的自我放弃和道德反叛?
我觉得他和朱晓东其实有许多地方很相似,几年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两人都杀害身边人,并且选择藏尸拖延案发(藏尸的话迟早会被发现,他们不可能真正掩盖,因而这个结局是封闭的);
在藏尸期间都通过或者盗取的方式获得钱财,进行挥霍(朱晓东虽然有约女性开房旅行,但还不至于像吴谢宇在性上那么疯狂)。
而且重要的一点是,两人其实都有大把机会和时间可以潜逃,但并没有那么做。朱晓东去了韩国又回来了,吴谢宇有有效护照(可以去落地签国家),且去过香港,但又回来了。
这其实也反映了两者之间的一个共性:两人作案前确实有厌世自毁情绪,不想好好活了,只想杀完人后最后狂欢一把。然而真到了要去死的时候,他们却没勇气了(也可能挥霍的日子让他们留恋人间)。
朱晓东的厌世可以理解,他好吃懒做、心比天高,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到30岁时他连仅有的商场柜员的工作也被裁(《冷血动物》上海冰柜藏尸案始末),但吴谢宇消极厌世的原因是什么?
他在自我放弃前,不是一直顺风顺水地走在学业和前途的道路上吗?他那种自甘堕落是怎么被触发的?有没有导火线年写那篇时总觉得还缺少了什么,始终没有想明白之间发生了什么,直到那个在案发五年前已经去世的父亲后来又“出现”在叙述中。
吴谢宇在看守所交代的弑母动机是这样的:在父亲病故后,他悲观厌世,曾产生的念头,并且依据一些“奇怪”的线索(譬如母亲喜欢林黛玉、张国荣)而认为母亲在父亲死后人生也失去意义,所以单方面决定替她解脱。有时他又说,担心自己后母亲会痛苦,所以提前替她了断。总而言之,他说自己弑母完全没有恶意,而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和怜悯。
“患者在严重的情绪低落的状态下,感到困难重重,前途无望,有强烈的企图,并决意以摆脱痛苦,但是想到自己的亲人活着“痛苦”,为了免除亲人的痛苦和不幸的遭遇,常将自己的配偶或儿女杀死后。它是抑郁症患者杀人的原因之 一。”
讽刺的是,在一审期间,几乎所有的报道都在引用他的话、他写的文章,描述了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但是他可能没想到,这个策略是把双刃剑。由于他说的怜悯性杀亲实在和证据不符(见下文),很多人都不相信,而他塑造的完美母亲,反倒激发公众对受害人的共情,以及对他弑母和堕落的厌恶。
在这个阶段,吴谢宇表现得比较从容,应当很自信这套说辞可以骗过世人,不会被判死刑。然而,2021年8月,一审宣判:法院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一审判决后,吴谢宇是线月他不仅写下五万字的信给舅舅姨妈,恳求他们给自己出一封谅解书,而且主动找了北京的律师代理二审。
他在狱中给舅舅、姨妈写下了长达五万字的忏悔信,信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舅舅,我想请求你谅解我,因为如果能有你和阿姨对我的谅解,我还有一线生机,也许省高院念在你们对我谅解,改判我死缓,给我一条生路。” 对吴谢宇来说,母系亲属的谅解书成了在看守所等待二审的他最大的期盼,这也是他眼里的一根救命稻草。但与他的热切希冀相反的是,他的舅舅、姨这方亲戚迟迟没动静。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时至今日(2023年5月18日),吴谢宇的舅舅谢天鹰并不愿意签署谅解书,更不愿意与对接此事的人见面,吴谢宇的小姨更是表示,不会原谅这个外甥。
经常读没药花园的读者都知道,我们写过的罪犯在落网后十有会撒谎,因此要识别一个人真实的动机,不能看他怎么说的,而要看他怎么做的。
一,看杀害死者的手段:既然这是一起有大量时间策划的预谋杀人且自称对母亲心存怜悯,他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手段,让母亲相对平和、少痛苦地离开,但根据法院判决,他当时采取的是却是最暴力的手段——趁母亲换鞋时用哑铃猛砸她的面部和头部,将其活活砸死。这种砸死对方是需要巨大爆发力的,通常是有强烈的恨意支撑,而不是爱和怜悯。
设想下我们若在其他案子里读到这样的情节,会认为凶手对死者是什么心情?爱和尊重?还是一种羞辱?
在我写过的诺拉弑母一案中,18岁诺拉因为各种琐事冲突记恨母亲,最后凭着狂暴的恨意刺了母亲50多刀,母亲死时双眼圆瞪,诺拉便在尸体的头上罩了一个脏衣篓。从吴谢宇和诺拉对待尸体的行为看,他们对母亲其实是有心虚和蔑视的复杂情绪。
三,看对待死者家人的态度:谢天琴作为上过大学的长女,生前对自己的弟弟妹妹非常照顾,姐弟妹三人感情也十分好。吴谢宇如果真的对母亲有爱和怜悯,自然爱屋及乌,不会去伤害母亲最想保护的人,但他的144万其实主要来自母亲的弟弟以及他父亲的老同学张某(其他五人金额应当很小)。
吴谢宇骗舅舅说自己留学需要流水证明,一周就会归还。舅舅为了帮外甥应急,立刻抵押了自己的工厂,从老家放贷的人手上借了56万(也有说70万)打给吴谢宇。但吴谢宇拿着钱消失了,舅舅经营的红木厂因为这笔借贷而倒闭,他本人也因此婚姻破裂(该信息来自《凤凰周刊》报道)。
而吴谢宇是怎么对待这些血汗钱的呢?他在7个多月中将来的144万肆意挥霍一空,平均月花销20万,主要花在了嫖娼和买彩票上,还给性工作者女友几十万,简直不把这些钱当成钱。从吴谢宇对母亲手足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对母亲及其家人没有爱和怜悯,相反还有满满的恶意。
四,看对待死者生前心愿的态度:吴谢宇是非常了解母亲的人,知道以母亲清高、要强的性格、极高的道德标准以及生活中的洁癖,一定会痛恨、鄙夷那些不劳而获(如、买彩票)以及“很脏”的事(如嫖娼)。如果母亲有遗愿,也一定是希望他能脚踏实地的学习半岛·综合体育,远离这些东西。
五,从他暴露尸体的方式看:2016年2月6日,除夕前一天,舅舅收到吴谢宇的短消息,称他和母亲将回家,要舅舅去火车站接他们。吴谢宇被捕后的解释是:“我觉得我妈一个人放在那边太惨了。”所以才要自曝。有人甚至因此觉得吴谢宇还算有良心,但真的是这样吗?
综合媒体报道,舅舅和姨妈接到短信,赶去了仙游火车站,等了一天都没等到,也联系不上俩。除夕那天,舅舅带了姨妈开车前往福州,发现吴谢宇家里并没有人,晚上10点又敲了好几户邻居的门,大家都说不知道。他们去报案,认为俩可能躲债去了,没立刻行动,舅舅姨妈只能回到老家,一个春节都没过安心。
过完年后他们又去了福州,这才带了锁匠开锁,让他们进入吴谢宇家。他们先见到吴谢宇房间床上有一具裹得像木乃伊的“尸体”,但拆开来发现竟然是个假人。经过搜索,他们发现真的谢天琴被塞在了床底,包裹方式和床上的假人一模一样,脸上还有个锅盖。不用说,在场的谢天琴弟妹都受到了巨大的惊吓。
虽然吴谢宇后来强行解释自己是信了什么迷信思想,才这么折腾母亲的遗体,但我们若结合所有的细节一起看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个极度恶毒的恶作剧。
他如果真的只是想在前自曝,为什么不打电话给?如果只是想找人给母亲收尸,为什么不发短信给同一栋楼的邻居同事(他有母亲通讯录),而是发给远在老家的舅舅?为什么不直接让舅舅他们去家里找俩,而要让他们先去仙游火车站接人、白等一天?春节是喜庆团圆的日子,为什么要挑过年前一天引导他们发现尸体?
他都算计好了:他们会先在车站白白耗费一天,第二天会开车来福州,进入家中(他没想到他们当天没找到人开锁)。他们会在除夕阖家团圆的日子发现亲人腐烂的遗体。而且他们会先看到一具假尸体,再找到真尸体,饱受惊吓折磨。而吴谢宇则将通过监控头(他在家装了四个监控)欣赏自己为他们准备的“淘气”的“春节大礼”。
综上,从吴谢宇作案前后的所有行为来看,他并不像他自称的出于爱和怜悯而弑母,而更像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巨大的仇恨。
吴谢宇的舅舅和姨妈也应当知道吴谢宇的真实动机并不是他自述得那样含情脉脉,所以他们至今没有出过谅解书。
(2021年同被的张某对记者说,自己和吴舅舅都出了谅解书,被大肆报道,这是假消息。舅舅只有一次对媒体表达过口头谅解,但后来一直拒绝吴谢宇的律师、张某等人的游说,没出过谅解书。)
根据《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5月的报道:“吴谢宇爸爸的朋友张某给他(舅舅)打电话(想劝他谅解),他(舅舅)在电话那头哭着说:“我也被他害得很惨了,你们别逼我了,别逼我了。”
谢天琴的弟弟和妹妹至今不愿原谅杀害姐姐的外甥,或许是因为感受到了吴谢宇作案期间的仇恨和恶意。
对于上述款项,吴谢宇称当时是有报复的意味,觉得这些亲友在爸爸生病危难时未提供帮助,最后放弃治疗而死。庭审当天,他很后悔:其实我亲戚、爸爸朋友这些人都对我很好,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当时是自以为是。“我以为我们家走到最后一步,他们有责任,都是我以为的,一切都是大错特错,不符合事实,完全不符合事实。”
这不禁让人发问,那么吴谢宇对自己的母亲呢?弑母、是同时策划的,他对母亲的恨意中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因素?又是如何和“性”相关的?
我在2017年写完那篇《头顶烈日》后,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没有找到他作案的真正导火索,所以我自己从来没有把这篇文章转发到公号之外的其他任何地方。
但可能因为我那篇总结得比较全面,所以在后续一年中,不停有人截屏发到微博等地方,次次都会被爆转,也不断吸引人到公众号上读原文并留言。
当时有一些网友告知了吴谢宇弑母后至自曝之间的一些行程、性工作者刘某的一些情况(现在媒体报道基本已经覆盖了这些信息,所以就不说了)。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和X陆陆续续地聊着,X讲述了这个家庭非常多的细节,譬如吴父的原生家庭困难,每年回老家要给村中老人和家家户户送礼,每次要花费一两万,增加了小家庭的经济负担,吴母有洁癖等等。
虽然我在2017年文章中用到了“道德洁癖”这个词,而2019年时谢天琴的弟弟也在声明中提到姐姐“人格洁癖”,但这只是一个比喻。当时字面意义的“洁癖”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到。
吴父在2010年1月已经病逝,而吴谢宇弑母是在2015年7月。如果吴父和某女士的事从来没有被他的儿子和妻子知道,那么这事很可能和五六年后的案子没有关系,也不应被写出来。(平时在其他案子中我们后台总会收到各种爆料,绝大部分时候都不会写出来。)
但是,根据那位女士对X的讲述,在初中时吴谢宇其实曾撞见过父亲和那位女士的亲密行为,而且吴父事后还告诉她,此后儿子变得更加沉默,并且再也没去过撞见两人的地点;在吴父病逝前,该女士去病房探望吴父并替其榨果汁,也曾被吴母看见。
如此一来,这个家庭内部的氛围在最后时期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家庭内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真实的情况,和外人看到的都不同。
在那以后的某一天,我突然觉得最后那一块拼图拼上了——我突然明白,吴谢宇的恨意来自哪儿了,他对性的疯狂来自哪儿了。
从2016年开始媒体蜂拥而上,挖掘了这个家庭的方方面面,无数的读者也想知道案件背后的成因,但如果这一块拼图不被大家知道,世人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吴谢宇的心理和动机。
但了解到这些事情后,我并没有立刻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一方面觉得这案子已经没有时效性,吴谢宇可能永远不会被找到了,什么时候写都一样,另一方面我还要斟酌一下怎么写,透露多少信息比较好。
所以我在2018年末时在公号发了一条文字预告,说等我写完论文会和大家再聊聊这个案子的一些情况(这条预告应该还没删)。
可能由于之前没有其他全面报道的文章,我2017年写的《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再次被人翻出来,铺天盖地地转发,没药花园四个字还莫名其妙上了热搜。但我当时自认已经想通了这个案子,所以从没有趁热转发过自己这篇写于2017年的不成熟的文章。
那时我刚好已提交了论文(还没答辩),便抽空把过去几个月思考的内容,写了一篇《内情一》,说出了吴谢宇曾看见父亲和某女性亲密一事,并且对吴谢宇那种复杂的道德叛逆进行了分析。
(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吴谢宇逃亡期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我现在回头看,认为那篇已经很接近吴谢宇的心理状态。)
为了保护那个女士的身份,我没有提到可能透露她身份的细节,而且“自作聪明”地替换掉了那个撞见的地点(但其他细节都是如实照X的转述所写,有聊天记录为证)。虽然我知道,即便写出来那个地点、广大读者也不可能知道她是谁,但她身边的一些人可能会猜到。
我其实从2011年开始重回学校读书后,用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并不多,对网络还是缺少经验,完全不知道这可能引发什么海啸。(在经过那一次教训后,我现在在透露媒体不掌握的信息时,也越来越谨慎。)
后来的事有些人可能也知道。吴谢宇的对象张某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吴父出轨”、“吴母洁癖”都是某自媒体的“臆想”。而后,某报发表了一篇报道,标题大意是“警方否认吴谢宇父亲出轨”。
(但其实,本案的办案人员都被禁止谈论此事,也没人接受过采访;仔细读那篇报道,是某个接近办案人员的人听说了一些东西,匿名接受了某报的采访。我也是新闻学出身,一个匿名“知情人”的否认怎么可以在标题中写成“警方否认”呢?)
那时候我遭到了大规模网暴和误解。很多人在那时不了解我(慎重到拘谨的个性),不知道我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自媒体,纷纷指责我造谣,编故事。
四年后,《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澎湃》等报道采访了这个家庭周围的许多人,提及了许多X在2018年就说过的内容。
谢天琴有严重的“洁癖”。按吴谢宇大姑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吴志坚生病时,她去照顾,结果谢天琴不让她在家里住,她只能住楼上朱老师家。另外,吴志坚家有三个座位,每个人都对号入座。吴谢宇大姑当时不知道,刚要坐下,被当时还是小孩的吴谢宇阻拦,说不能坐。她认为,吴谢宇肯定是受谢天琴影响才这样。
(2023年6月刷到的一篇自媒体文章。其实谢天琴是很独立、物质欲很低的人,这篇描述与她性格完全不符。)
我新闻本科毕业后也在大报工作过,知道记者面临着出稿压力,有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求证考验,可能会上“假知情人”的当,报道一些谎言。而我写没药花园有个好处是,我不用管时效性,也没有出稿压力,可以慢慢琢磨、求证一个事,哪怕没热度了、过一年半载写也无所谓。
吴谢宇的弑母、、自毁,都是他精心策划的替父“复仇”,复仇对象有他母亲、他自己以及部分亲友们。他认为,正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这些人的“无情无义”,才导致父亲如此悲惨地提前离世。
我相信他在逃亡的那三年中也明白过来了:这所谓的“仇”其实是他在经历“复杂哀伤”(这个词下面详解)时的误解,深层次来说,是他对丧父哀伤和内疚的一种应对,是他给自己的痛苦、绝望找的出口。
到了2019年,他早已走出了这种哀伤,很难再解释清楚自己当时的想法,而且他也不能这么解释。因为那样一说,他弑母的主观恶意太大,无法获得他想要的轻判。
综合媒体对周边人的采访,谢天琴在家中的地位比较高,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多,对吴谢宇的影响更大。童年、少年的吴谢宇看上去无论是外貌还是思想,都和母亲相似。
吴父在旁人的描述中则是和吴母完全不同的性格:轻松随意,善于交际。他没有像谢天琴那样花时间照顾儿子,对儿子的影响较少,但父子间像朋友那样融洽。吴父因为要牺牲小家、照顾贫困的原生家庭,因此,对小家有愧疚之心,在家中比较迁就妻子。
他2021年底提到这件事情时说,“发现后大脑极度混乱,觉得很肮脏,不相信我爸会看这些东西。同时,也认为如果我爸会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就不是不能看的。主要影响是我今后也逐渐去看黄片了,他能看,我也照样能看。”
而在《南方周末》的那篇中,吴谢宇提到自己在潜逃前砸掉电脑,原因是里面有大量“肮脏的东西”,即黄片。
性欲本身和日常生活是不同的,有时是要靠“脏”的想象驱动的。当他小时候发现父亲看电影,进入青春期后发现他和其他女子亲密,这让“性”在他的意识中显得更加肮脏,更无法接受。
当时还是青少年的他,内心的道德观受母亲的熏陶更多,他爱母亲,也站在母亲这一边。想必在当时,他的心底很难原谅和接纳父亲,甚至对父亲疏远。
但是,就在这事发生不久,吴父就查出了癌症,开始住院、治疗、手术。因为忙于学业以及心中的芥蒂,吴谢宇没有在父亲去世前给予足够的陪伴和交流。
根据媒体报道,吴谢宇父母在家里只用仙游话交流,而他不能完全听懂仙游话,只能靠猜。当时可能是怕影响他学习,父母很多事是瞒着他的。他以为父亲被送回老家“去找新的治病办法”,没想到是“落叶归根”,说白了就是“放弃治疗”。
2010年元旦,吴谢宇和母亲回去探望父亲时,难得住了两个晚上。吴谢宇当时怎么都没想到,俩刚离开老家、回到福州,就收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这死讯对吴谢宇来说太过突然,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而吴谢宇姑姑描述了父亲死前的场景,更加引起他的惊惧和痛苦。
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为吴谢宇“永远的遗憾”。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大姑讲给他的两句话。一句是:“走得很痛苦,他一直喊疼”,一句是:“走之前一直在喊你的名字,小宇小宇”。 吴谢宇由此认为,是自己害得父亲“死不瞑目”,后悔元旦回老家那次只知道“背历史书来准备期中(终)考”,没有和父亲多说说话。
他过不了心里这个槛,甚至把父亲手术失败,也怪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在父亲手术前表现得“无情无义”,导致父亲没有求生欲。
吴谢宇在内心一遍遍责怪自己,“他(父亲吴志坚)手术之前,我妈妈带我去看他,当时我带着书去了,没有说几句话就跑出去看书了。我觉得他认为我无情无义,没有求生,手术就失败了。” 爸爸生命后期,吴谢宇感觉到爸爸想与他说破些什么,包括他在读初中时,曾撞见过爸爸和一名女性亲密的场面。但是吴谢宇没有勇气去面对,即使爸爸不久于人世,他也以自己要考试了,躲过了有可能的父子间的谈话。
吴志坚生命后期,大姐阿花从老家过来照顾她,谢天琴不接受阿花住在家里,也不准她用厨房。好心的马老师让阿花住在自己的一套房子里,就在谢天琴家楼上。“我在她的家里,能做的事情就是给弟弟喂药喝水,不能打扫卫生,不能做饭”。这时候的谢天琴,在家里总是拿本书看。阿花说,弟弟那时状态已经很不好了,起不来,喊姐姐扶他一下。谢天琴就会不让,大喊,“你这样宠他,他以后自己怎么起?”所以谢天琴在家的时候,大姐从来不敢扶吴志坚。…… 吴志坚的妈妈紧接着也来了一趟福州,谢天琴也不希望她住家里……婆婆只待了一晚,跟谢天琴商量,最后的日子还是带儿子回老家。家里人多,总有人照应。谢天琴答应了。
他一定还想过,母亲为什么不找舅舅、爸爸同学借钱,继续救治父亲?是母亲不愿意负债,还是他们不愿意出借?
他进入大学后开始雷打不动地每天十点主动给母亲打电话,事无巨细地汇报自己的生活,如同把它当成一个考验自己的任务。这个行为就像给十几个同学群发“在干嘛”一样刻意,简直像是一个机器人在完成既定的社交程序。
因为性代表了肮脏,象征了对母亲以及她的道德观的背叛,他也上“戒色吧”,试图“治疗”自己的习惯和性欲。
其实像他这个年龄的男青年,很少会用“肮脏”这种词来描述片,也很少会认为自己做过“肮脏”的后,就配不上干净的女孩,可见在那时他的性心理走向了一个极端。
吴谢宇供述,大二时,他曾在网络上接触一个“戒色吧”,学习“如何用一种系统的方式来除”,他总共坚持了四十多天,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这一次的失败让我觉得我自己的意志力是如此的薄弱,我觉我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了,这一次的失败也对我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是我后来萌生轻生念头的导火索。”
从吴谢宇过去经历看,他有完美主义倾向,无论对学习、还是健身、还是和母亲联系,都有极强的计划性,并总能靠意志力和极度自律实现自己的计划,但偏偏他“戒色”失败了,对自己的无能为力。
吴谢宇对亲人离世的伤痛其实从来没有得到疏导和处理(他甚至没有对同学朋友提过父亲去世,这其实是一种回避和否认),它就像埋在心里的种子,不断在暗处生根发芽。
那些问题又回到了脑海:为什么自己当时无情无义,让父亲死不瞑目?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接受自己肮脏的事实,会不会就能原谅、接纳那个父亲,他的手术就不会失败,去世时不会走得那么痛苦?
当他彻底放任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后,他便燃起了对所有人的愤怒:无情无义的自己、母亲、亲友。(他不恨父亲那边亲戚,应当是觉得他们在父亲临终前给予了照顾。)
在那以后,吴谢宇先是开始旷课、沉迷小说,然后索性彻底不来学校,去校外租房子,精心策划复仇。他在那时“还告诉辅导员他爸爸来北京工作了,他要搬出去和爸爸一起住。”
4,最后的部分就是最后让两个债主在除夕夜发现母亲被轻蔑对待的尸体,而他将看着手机上监控的画面,“心满意足”地半岛·综合体育,
瞧,这又一个设定好的程序,只等待他按部就班地完成。只不过,当他大仇已报、到了最后一步时,他却进行不下去了:他突然觉得“肮脏”的人生是那么好玩,他不想去死了。
一些网友猜测吴谢宇有精神症、躁郁症、多重人格等等,但我赞同检方的说法,并没有证据显示他有这些情况。
吴谢宇在被捕后说的话有真有假,对于那些他认为不会影响量刑的内容,譬如对父亲的感情,对性的态度,他说的很可能是真话。
,也被简称为:复杂哀伤。这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人在亲人去世后的异常状态。(当然,这不意味着会影响量刑,下面详解。)正常哀伤的症状会随时间流逝开始逐渐消退,而复杂哀伤的症状则会继续存在甚至一年年不断加剧。
回顾和父亲的上述经历,吴谢宇再次哽咽,长达数秒说不出话来。“半年之后,他就死了。”提到这,吴谢宇开始痛哭流涕。
吴谢宇说,父亲去世之前,他期中考试还考了第二名。去世之后,他更加勤奋努力,期末还考了第一名,“但没用了,考多少个第一名都没用了。”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和偶然性。吴谢宇要处理自己的悲伤和接纳父亲,也完全不应该把母亲推到对立面。要说大错特错的那个人,只能是他自己。
失去至亲后陷入复杂哀伤、完美主义倾向、高智商所带来的敏感性半岛·综合体育、自律和道德感在面前的溃败,导致他在面对自己“肮脏”的性欲时无所适从。他可能在这时会想,如果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当初又怎么能够怪父亲呢?
在一个无法有效沟通的家庭,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中寻找出口。他一直无法从父亲的病逝所带来的缺憾和伤痛中解脱出来,对一切进行了错误的归因:
这让我想到,许多人担心AI会脱离人类的控制、反噬人类,虽然程序是人为设计,但是当AI运算能力到达一定程度,且看得够多,懂得够多,它就会进行脱离人类设计的独立思考,从而会得出和人们期待截然相反的结论,譬如会认为世界上最应该被清除的生物其实是人类。
吴谢宇是智商较高的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那么敏感,不能捕捉到那么多的信息,没有进行那么多的自我思考,或许许多矛盾和伤痛也就这么被处理掉了,但吴谢宇就像那个高能的AI,思考逻辑脱离了轨道。
固然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母留给自己的基因和教养,但到了十几岁后,每个人其实已经开始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理解事物的一套逻辑和方式,自然,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
这篇文章写了好长时间,一方面是字数写了15,000字,另一方面是我对这个案子都有些PTSD了。这些年,吴谢宇的狂热粉丝认为我没有认可他的精神病无罪论而对我各种攻击,而另有一些人则认为我只要讨论吴谢宇的心理就是替他“洗白”……所以我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给自己少惹麻烦。
我知道,当自己的观点越复杂,就越可能在大众传播中被扭曲、误读,但我还是希望这里有一个可以理性讨论和深度思考的小环境。已经有无数人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也只是提供一个视角来解释本案中所有令人困惑的细节,其本意是讨论问题出在哪儿,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如果没有对前车之鉴的报道,如果没有事发后的反思和剖析,那些悲剧将白白发生,一代代人都只能在迷雾中完全靠自己摸索前行。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人性。一个沟通顺畅的家庭,可以让其中每个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不满、痛苦、愤怒,可以得到解释、安慰;甚至哪怕是争吵,也可能可以化解掉许多自以为是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