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

2024-02-29 23:09: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中国保健协会、随心瑜(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明显提升,其中健康消费的增长更是显著。健康消费的扩大和结构的提升,不仅推动了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全民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瑜伽业在健康产业的发展中独具特色。尽管瑜伽很早就传入了中国,但由于多种原因,对其研究和习练者并不多。近年来,瑜伽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瑜伽的习练者越来越多,拥有大量爱好者并且长期从事瑜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相关部门也关注并组织开展了相关瑜伽活动。同时,专门为瑜伽习练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也初具雏形。瑜伽不但在健康产业的发展中独具特色,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健康产业中发展较快的门类之一。

  但是,我国瑜伽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瑜伽的中国化、对于瑜伽研究的深化、瑜伽场馆的经营管理、瑜伽的行业组织与行业管理、瑜伽的产业化发展,等等。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瑜伽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1)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2)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组织和调动全体国民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瑜伽因其以下几个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大力推广。

  瑜伽要求运动时,量力而行,相互不要有攀比的想法,属于无竞争性的活动。体位法是瑜伽锻炼的重要内容,它的姿态都是观察并模仿各种动物活动中对人有益的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动作缓慢并逐步到位,身体有张有弛,令肌肉和韧带得到延伸,锻炼者的身体柔韧性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得以提高。再配合以呼吸,所有的动作都与呼吸结合,练习者充分感受身体活动的过程半岛体育。练习过程中的冥想是意念和意境的结合,可以帮助练习者放松心情,缓解疲劳,有助于身心的协调。瑜伽的种类众多,各体系的瑜伽难易不一。因此,瑜伽练习不受限于年龄、性别与体质健康状态,不同的人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挑选适合的练习,是一项完全不受年龄、人数限制,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

  瑜伽在器械简单的条件下就可以全面开展。很多人对瑜伽练习场地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瑜伽是属于室内的运动,其实并不是这样,瑜伽同样可以在公园、广场等室外进行,或者只需要一小块能够伸展自如的场地就可以进行,音乐播放的设备都是可有可无的。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收获良好的健身效果。

  瑜伽可以在健身房、瑜伽馆跟随专业老师学习,也可以通过瑜伽的影视音像学习。由于瑜伽对场地的条件无特别要求,个人在家里可以对照影视音像进行练习,大大地解决了大众对于健身项目指导的需求,使人们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也可以灵活练习。瑜伽的自身效能则是传播瑜伽最直接的方式,它带给人们身心的美好体验,建立了瑜伽良好的口碑,通过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交流,促使瑜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3)

  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主题和战略目标。指出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全民健康,强调普及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瑜伽运动融动作、呼吸、冥想于一体,调节心理半岛体育、生理及形态以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也可以较好地调养人的内心世界,是缓解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生理和心理消极影响的健身方式,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宗旨、目标完全契合。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瑜伽行业应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规范瑜伽健身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瑜伽教学管理,大力宣传瑜伽知识,使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瑜伽,充分融入全民健身运动,充分发挥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作用。

  瑜伽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体育项目,整个市场的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很多本身没有资质的健身馆甚至瑜伽馆开设瑜伽课。没有统一的的行业标准,专业管理机构的缺乏为瑜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为了更好地发挥瑜伽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作用,国家应明确瑜伽行业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指导和规范瑜伽运动的专门协会和学术组织,建立长远的发展瑜伽的正确理念和目标,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为瑜伽今后更好地持续稳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

  目前我国瑜伽行业整个市场管理尚不规范,专业瑜伽教练较为缺乏。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难以有效地实施瑜伽教学,学员课后满意程度也不容乐观。很多健身场馆的瑜伽教练都是从健美操、芭蕾等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的,并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训练,教练专业知识普遍不足。

  瑜伽课程教学不同于一般健美操教学,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项目所具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掌握瑜伽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涵盖“体式、呼吸、冥想”一整套体系的重点、动作要领、正确呼吸以及课程编排和授课技术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宁静的心灵、开阔的心胸,对瑜伽的内涵有深刻的领悟。今后,应加强师资培训,在体育院校开设瑜伽课,使瑜伽走向正轨,让从事瑜伽的专业人士系统地学习瑜伽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练习方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

  瑜伽中心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开设瑜伽课程时,首先要完善场馆设施,特别是在环境卫生等方面,确保通风设备良好,空气清新流通,要选择专业瑜伽垫,注重清洁消毒处理。课程设置安排应合理周到,切忌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应严格分级分班、控制上课人数,因人而异地制订瑜伽课程计划,加强与会员的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正确引导会员,制作宣传栏目,将瑜伽练习对生理、精神、能量的调节功效,不同体式适应人群、动作重点、注意事项等做详细介绍,并定期更换内容。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让瑜伽真正为大众服务,成为全民健身的一项具有独特优势的健身项目。

  相对于其他健身项目,瑜伽在我国社会普及化程度不高,民众对瑜伽的认识也存在片面之处。需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加大对瑜伽健身运动的宣传力度,普及瑜伽健身知识,增强瑜伽健身意识。借助在报刊上多报道瑜伽或在电视上多播出有关瑜伽的健身方法及健身原理,给更多人以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杂志上介绍一些瑜伽在健身、瘦身方面的功效;在中老年人关心的健康报刊上登一些瑜伽对中老年人的健身功效及简单实用的瑜伽动作;在社区、大学校园等地组织人们参加瑜伽健身知识讲座并开设瑜伽课;在健身房的张贴栏上,多介绍瑜伽的健身功效,消除人们对瑜伽的误解,提高认识。通过各种渠道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瑜伽、了解瑜伽、参与瑜伽,使瑜伽真正成为一项大众健身运动。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4)

  蓝皮书在2016年3月31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中国31个省份的131个城市的瑜伽场馆进行了统计(不包括健身房等非专业瑜伽练习场所)。根据统计,这131个城市有瑜伽场馆14146家,但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其中,广东、山东和江苏瑜伽馆数量最多,分别为1307家、1067家和922家;宁夏、青海和最少,分别为45家、16家和1家。根据这一调查和统计,我国瑜伽馆的区域分布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按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瑜伽馆的分布,其中,东部地区有11个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有8个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有12个省份,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东部地区有瑜伽馆7634家,占全国瑜伽馆的54%。东部地区瑜伽馆最多的3个省份是广东1307家,约占本区域的17%;山东1067家,约占本区域的14%;江苏922家,约占本区域的12%。

  中部地区有瑜伽馆3713家,约占全国瑜伽馆的26%。中部地区瑜伽馆最多的3个省份是河南827家,约占本区域的22%;湖北731家,约占本区域的20%;安徽543家,约占本区域的15%。

  西部地区有瑜伽馆2799家,占全国瑜伽馆的20%。西部地区瑜伽馆最多的3个省份是四川802家,约占本区域的29%;陕西638家,约占本区域的23%;广西420家,约占本区域的15%。

  如果进一步将全国31个省份按照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六大区域划分,东北3省份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5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7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西北5省份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5省份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中南6省份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根据这样划分可以看出:华东7省份和中南6省份的瑜伽馆数超过全国的50%,分别为4983家和3796家;而西北5省份的瑜伽馆数量最少,仅有923家,不及广东、山东一个省瑜伽馆的数量。

  可以看出,全国瑜伽馆的数量分布从东、中、西部依次递减,东部区域瑜伽馆数量最多,而且瑜伽馆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山东和江苏也在东部地区;西部区域瑜伽馆数量最少,而且瑜伽馆数量最少的省份宁夏、青海和也分布在西部地区;中部区域瑜伽馆数量则介于东部与西部之间。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5)

  蓝皮书分析指出,印度各种传承的和现代发展的瑜伽形式,以及经过西方改良的瑜伽形式都来到了中国。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瑜伽发展正面临一个多元的处境。

  一是翻译问题。瑜伽经典文献的翻译是瑜伽中国化要面对的第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吸收瑜伽文化的一个前提性工作。中文版《瑜伽经》就是按佛教用语习惯翻译的《瑜伽经》版本。现在的翻译有一个新现象,那就是翻译和注释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不像以往的翻译只是单纯的翻译。语言环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各种文化之间彼此的冲击、碰撞与异化。

  二是吸收问题。吸收瑜伽文化有两个向度,即印度瑜伽和西方瑜伽两个系统。与固守本土文化的印度不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剧烈变革,决定了中国的传统身心观必然会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拥有一个特殊的价值视角。立身于两种文化土壤的身心观,其衍生的价值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仍会有不同的表现。每个学习、关注瑜伽的人会用各自的方式,把瑜伽文化吸收融入越来越繁荣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正在形成创新的文化系统当中。瑜伽的身心观作为一个孤立的技术或文化范本,并不具有改变社会价值体系的功用。但一个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瑜伽文化在民间的流行,却是培育身心、弘扬朴素价值观的良好平台。

  三是结合的问题。瑜伽的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瑜伽不是一种理论,不是存在于理论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个实践,如果要成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论瑜伽,而是实践瑜伽,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瑜伽人。然而缺少了理论基本指导的实践,可能会出问题。中国社会商业化当道、流行元素至尊,在追求物欲的潮流中享乐主义盛行,消费感官成为大众普遍的价值取向。人的灵魂与心智越来越远地游离于身体躯壳之外,人们所追求的是越来越现实的个人价值,高远的社会与公众价值被慢慢疏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错位、心智与身体感官的脱离,使中国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正面临崩溃。

  四是创新的问题。在瑜伽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必然会引发文化的发明与传播以及文化间的涵化,从而引起瑜伽文化的吸收和变迁。瑜伽在当代的中国有没有创新的可能,这其中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把瑜伽和中医、太极尝试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正在进行创新的努力和探索,瑜伽中国化其中就包含了如何创新的问题。现阶段一些中高档的瑜伽俱乐部或会馆以同类国外知名俱乐部为样本,进行拷贝。一些低档的瑜伽俱乐部或会馆又以国内知名俱乐部为模型,进行模仿。也许更糟的是,不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是东施效颦。

  五是素质的问题。消费者对产品缺乏深入的了解,国内人们在进行瑜伽活动前,除了知道瑜伽可以塑造形体外,其他便一无所知。而他们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瑜伽产业的经营销售者,获得信息渠道的单一性导致消费者十分被动半岛体育,对事情的缺乏认知。瑜伽馆或健身俱乐部应注重开展相应的课程,让学员们对瑜伽文化有着更深层、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宣传工作上,做足功夫。高校中开设的瑜伽课程,应该更注重这方面问题,多学一些与瑜伽相关的理论,多了解瑜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让瑜伽文化得到更好地推广和传播。

  瑜伽中国化过程,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包含了个人、民族以及社会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层面主要指的是修身养性、养生祛病;民族层面指的是复兴文化、振兴中华;社会伦理层面指的是道德约束、诚信规范。瑜伽实践虽然从个人层面入手,但终将落实到建设美好家庭与维护和谐社会中,并促进全球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惠及全人类。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6)

  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在东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进入中国。佛陀最早在深林苦修,即是在练瑜伽。后来禅定证悟,也是将瑜伽行法运用到佛教。中国最早出现介绍瑜伽的著作,大致是公元472年北魏吉迦夜所译出的《方便心论》。但真正意义上,“瑜伽”这个词扎根在中国是在1000年前。我国唐代著名佛学大师玄奘,是第一个把梵文“yoga”音译为瑜伽的。《瑜伽师地论》是他取回的佛学重要经典,而瑜伽行派是他所学习的佛教体系。唐玄奘在大乘佛教时期赴印求法,归国后创建了唯识宗,其思想根基主要来源于印度瑜伽行派。因此,瑜伽的冥想也出现在中国的禅学中,中国的藏传文化又称为瑜伽宗,这也说明中国瑜伽的发展历史已有1000年之久,而瑜伽作为一种冥想方式,一种哲学体系,早已融合到中国的文化之中。佛、道所追求的“禅”与瑜伽的方法一致。瑜伽时讲究“梵”,它追求的是一种身心合一的效果。这与佛、道的“入定”和“顿悟”颇为相似。

  瑜伽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与我国的道教、医学、儒家、武术和民间导引术相交流融合,成为强身健体的健身术,丰富了我国古代养生学的内容。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法》说:“天竺国法,此是婆罗门法。”详记了数十个导引的术式,据说这些导引式来自当时印度传入的一种体操式的法,实际上就是瑜伽姿势。另外,宋代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最早记载了婆罗门导引十二法;苏东坡的《养生论》中也有他与弟弟苏子由曾经修习瑜伽以及修习瑜伽所带来的心灵幸福、平衡感觉的详细描述;明代名医徐春甫在其编著的《古今医统大全》中总结了我国气功实践诸家导引法,也包括婆罗门导引十二法,其中部分涉及的十种坐法明显吸收了瑜伽的内容。

  蓝皮书指出,与中医一样,瑜伽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纳了印度的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界、和疾病的观念,其代表性的阿育吠陀医药体系是世界最古老的医药体系之一,与世界其他传统医药一起,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丰富了人类的医药知识,成为人类传统医药文化宝库,也是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源泉。中国和印度传统医药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将印度称为“身毒”“天竺”。早在2000多年前印度与我国就有海陆的交通,一些著名的阿育吠陀传统药物很早就传入我国。自古以来,印度的医药文化与我国传统中医药相互交流,互相影响,特别是对我国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以及傣族医药文化有显著的影响。阿育吠陀医药体系无论从哲学思想、基本原理、治疗法规还是用药经验等与我国的传统医药体系均有许多相似之处。印度传统医药也将人的生、老、病、死与宇宙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同时重视的整体性,认为新陈代谢的平衡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平衡是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相互统一的。从这基本的理论出发,来认识生命、健康、疾病以及死亡,并将其作为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既是东方古老文化与哲学思维的共性,也是中印两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的结果。

报告精读 瑜伽蓝皮书: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图7)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邮编:100029企业证照信息

搜索